2013-02-28 来源:保健创业开店网
2005-2006年,医药行业一场场“暴风雪”席卷而来,似乎让整个行业的热度降到了冰点:连续18次的药品降价令、药品商品名被禁用、药品广告掀起监管风暴、医药反商业贿赂重拳出击、药品少售终端和渠道正在发生重大变化。几乎所有的医药企业都为之瞠目结舌,也不敢再贸然行动。有人惊呼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已进入“狭谷”,甚至预言中国医药企业将从此一蹶不振!面对营销困境,许多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所谓的“第三终端”,企图在这个新的领域求得营销上的突破。可是,第三终端真的能拯救中国药企吗?
第三终端看上去很美
随着九州通、长沙双鹤、神威等早运做“第三终端”并获得成功的企业浮出水面,“第三终端”——这些原本无人关心的少散的非主流渠道一下子变成了“香饽饽”。据报道,第三终端2004年在各省市的销量是180亿,其中大部分是在县级及以下的农村市场实现销售,有预测说对农村两网的建设促进政策,将使“第三终端”的销售提升至400亿的规模。于是,2005年很多医药企业开始掉头扎进茫茫的农村市场,把第三终端开拓作为企业销售提升的重中之重。然而一年多过去了,这块看似潜力巨大的市场却并没有出现令人期待的奇迹。
第三终端的开发是时间积累起来的系统工程建设,并不存在快速可得的直观效益,而且由于市场分散、单点成交的现象,使销售很难形成规模,大部分后来进入第三终端的企业都出现投入产出严重失调的状况,进军“第三终端”终归成为了不切实际的口号,很多企业不顾自己的产品线特点、营销建制是否适合第三终端,就盲目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,结果是使企业受到严重挫败,这在本来就充满动荡的医药行业无异于给企业雪上加霜。
战术同质化是的陷阱
“第三终端”已经将企业带入“同质化”的深渊,后来者采用的看似都是前人成功的套路,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价格更低、品种更多、推广更密集,如 “第三终端”的主流推广形式——各种形式的订货会、推广会、答谢会、促销会、培训会,你开我也开,政策更优惠、开会更频繁。然而收获却完全不明显,企业倒好象掉进了无底洞。是什么让众多的医药企业掉进第三终端的陷阱呢?——是医药企业的战略迷失!方向永远比方法更重要。一味模仿别人成功的战术,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特点,结果成了“四不象”。企业在营销创新时重要的是战略的创新,即找到属于企业自己、又同时能避开竞争对手的蓝海,战术可以很快被模仿、跟进、甚至做烂,然而战略的成功是无法简单地被模仿、复制、被跟进的。 医药企业的“第三终端”热,正如曾经一度火暴的化妆品行业的连锁加盟热、白酒行业的盘中盘模式一样,盲目跟进者都碰到了巨大的问题。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成功都必然会打上某个企业个性化的深深烙印。 单纯战术上的模仿是本末倒置,是用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方式,是非理性、不成熟的表现。只有跳出“第三终端”的界限、站在整个医药行业的高度上重新审视,企业才能读出“第三终端”成功背后的价值。
先知先觉+速度=医药企业成功法宝
发现“第三终端”价值并抢先行动的医药企业,它们才是真正的赢家。后来者必须凭借更加敏锐的眼光,发现新的市场缝隙并快反应、强占市场先机、抢先达到市场化,才能成为市场的受益者。市场上的游戏规则永远由创新品牌制定,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!当大家都盯住“第三终端”这块蛋糕时,即使拼命抢到些许,其份额也是非常有限的,只有放开视线,创新思路,开辟新的领域,创造出新的蛋糕,才能享受到丰厚的回报。医药企业的成功者**是对市场机会先知先觉、主动快速出击的猎手!
“第三终端”的误区说明了什么?
渠道的变化速度永远比厂家的反映速度快。渠道商家是永远逐利而行的。众多的大厂家对第三终端的重视已经吊高了第三终端经销商的胃口,第三终端已经远非便宜的终端、容易搞定、**的终端了。市场竞争的不断下沉化让第三终端也同样受到商业利益的洗礼。在同质化的竞争面前,无品牌保护的企业和产品注定会成为政策、价格血拼下的牺牲品。因此,第三终端决然不是中国医药企业的终突围之路。这种全行业一窝蜂的趋利行动,正好说明了中国医药营销的幼稚。医药营销界缺乏的是什么?是新思想、鲜活的思想。在过去“**”的环境下,中国医药营销看似,其实落后,粗放,僵化。无论是医药企业内,还是营销策划界,大家津津乐道的都是一些“教条”:过去的“广告崇拜”病、“腐败营销”病、现在的“第三终端”热,都让大量跟进的企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,先入者了大把钱,跟进者亏了血汗钱。由于过去腰包不瘦较高、日子好过,医药企业和医药营销人根本没有学会如何过“穷日子”,与此相对应的,就是没有创新应对的营销战略,没有成体系的营销思想,没有精益化的营销管理,没有强有力的营销执行。
我们相信,只有真正拥有品牌武器、受到消费者的拥戴的好产品,才能真正在市场上立稳脚跟,分享到实实在在的腰包不瘦。医药行业真正的品牌竞争时代才刚刚开始,无数新的机会就会浮现在我们面前,我们坚信有品牌者成为真正的市场掌控者。